最近很多小夥伴想了解歐碼對照表,今天小編專門整理了歐碼對照表的相關內容分享給大家,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本文目錄一覽:
中國鞋碼與歐碼的對照表如下:
其中的歐洲鞋碼,一般試用於法國、德國等歐洲大陸等國家。而在中國,大陸於60年代後期,在全國測量腳長的基礎上製定了“中國鞋號”。
中國鞋碼長度間隔為1號(1厘米),寬度為1(最窄)-5(最寬)。之後,在1998年政府發布了基於Mondopoint係統,用毫米做單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3294-1998,被稱為“新鞋號”;之前以厘米為單位的鞋號從此被稱為“舊鞋號”。
擴展資料
中國舊鞋碼、新鞋碼和歐洲碼之間是可以通過運算計算出來的,具體換算方法如下:
新舊鞋碼的換算公式為:新鞋碼=(舊鞋碼+10)/2。
示例:
舊鞋號為34碼。
新鞋號=(34+10)/2=44/2=22cm=220mm,新鞋號為220碼。這其中22cm相當於腳長。
而歐碼 = 1.5*(腳長 + 2)=1.5*(22+2)=36碼。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鞋碼
衣服歐碼中國碼對照表是根據不同的國家尺碼計算標準劃分的,一般的歐碼的34-36碼相當於中國碼中的160/84A碼,歐碼42碼相當於中國碼的170/92碼。
亞洲碼和歐碼:各地人體結構在形體存在某些相似和尺寸上又存在明顯不同。
亞碼,歐碼是指亞、歐兩地域不同的碼係,而前者和後者又可繼續細分,為了方便,各國都建立自己的原型並規納統計各尺碼各部位的具體尺寸形成各國自己統一的號型規格。
我國當然也有自己統一的號型規格,但南方與北方在運用對照的時候,要根據具體款型風格結合本地人體的結構尺寸特征作出應有的鬆量及尺寸加放修改才會合身。
尺碼(服飾的尺寸)
“尺碼”一般指衣服的尺寸碼數,衣服、鞋襪肥瘦或大小,以及人體的某些部位長短和大小。
以上就是歐碼對照表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责任编辑:君怡)